慢性阻塞性肺疾病,简称“慢阻肺”,今天是第十八个世界慢阻肺日。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星期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,其目的是提高大众对慢性阻塞性疾病的认识,同时提高慢阻肺的治疗水平。
肺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是呼吸系统常见病、多发病,两者与吸烟、大气污染关系密切,几乎所有吸烟者在50岁以后都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问题和倾向,慢阻肺患者的肺癌共患发病率更高。
慢阻肺的发病率在中国一直呈不断升高的趋势,患者目前已有近1亿之多,已成为我国第三大死因。患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,被称为“不是癌症的癌症”。
慢肺阻的典型症状是“咳、痰、喘”,胸闷气短、体重下降、食欲退减等也是临床表现。专家建议,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除了戒烟、远离空气污染,还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、远离二手烟和厨房油烟,65岁以上健康老人可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。
如何在早期发现?
慢阻肺是因为长时间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,导致肺部吸气呼气通路狭窄,最终出现气促、胸闷等气流受限症状的疾病。
需要指出的是,慢阻肺并不是老百姓常说的“老慢支”“肺气肿”,只有在二者的基础上,通过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,才能诊断为慢阻肺。因此,只能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慢阻肺。然而早期慢阻肺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,但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,肺功能已有中重度的损害,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,因此早期患者就应该开始规范化治疗,以延缓慢阻肺的发展进程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预防?
1接种流感疫苗以及肺炎疫苗。
2少到人多密集的地方,注意保暖,多洗手,多通风。
3在PM2.5比较高的时候使用空气净化器,出入佩戴口罩;烹饪的时候使用抽油烟机。
4练习八段锦改善呼吸机能。
5根据医师处方科学使用呼吸辅助设备。 
|